查看原文
其他

想利益众生,也要有福报——索达吉堪布开示“付出就是得到”

2017-11-20 索达吉堪布 国际佛学网



付出就是得到


我们不是为了别的,是为了做慈善。


而在做的过程中,我们的理念要调整好。作为一个大乘行者,我们为众生做事,实际上是自己得到了一个修行机会,而这个机会是对方给的,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。

 

不过,很多人还是老想法:“我是志愿者,我资助贫困大学生,他应该记得我;我去养老院看望老人,老人应该感谢我……因为他们是受益者。”其实,从纯粹的利他思想来看,真正的受益者,是我们自己。


所以,当我们付出的时候,应该满心欢喜,而且不图回报。



你们都去过养老院,看看那些孤独的老人,当你对他微笑、对他说一句关心的话、给他一个拥抱时,因为你的真诚关怀,老人们内心的喜悦无法言喻,而他们从此对我们佛教徒,也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。


现在已经是老龄社会了,老人是最孤独的一群人,虽然物质条件都还可以,但他们的心里却非常空虚。我看过你们的一些视频,有个志愿者问一个老人:“你最希望的是什么?”老人说:“我最希望的,就是家人给我打个电话,听听孩子们的声音……”


可是,孩子们天天都很忙,顾不上自己的父母,甚至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。而我们去跟他们说说话,给她们梳梳头,这不也是菩萨的行为吗?


当然,你们回头想想,这种真心的付出,其实对我们自己来讲,也是一种难忘的体验。


有人可能会想:“那我的闻思修行,跟做这些慈善会不会相违呢?”


当你认为这是一种压力,把它当作一件其他的事,跟修行不相干而且你也不想干的事,当然会相违。但是,如果你想到众生的痛苦,想到去承担他的痛苦,这就是修行。


《入行论》、《现观庄严论》里都强调,用实际行动利益他众,就是菩提心;而菩萨除了利他之外,也没有其他的事情。


因此,不要把利他当成压力,其实利他是大乘的精髓,而菩萨生存的意义也在于此。



在座的有些已经是志愿者了,有些将来会加入,但我说心里话,我对“慈慧”比较耽著。我这次来,可能学会的其他人有看法,但我早有准备,一年前我就跟相关负责人说过:“希望大家都积极参与,这样年底可以跟大家聚一聚,见个面。”


当然,见个面也不算什么,但这是一种表示,在聚会的过程中,大家可以彼此鼓励。今年是这样,明年也是如此。


我希望诸位对慈善事业,都能自觉自愿地参与,不要轮到自己了,就觉得与闻思冲突,与家庭的事务冲突……其实,一年中参加三四次,家里人肯定会给你这个自由的。


如果一年连三四次的自由都没有,那你的家庭不就成了一个“小监狱”了吗?所以,这些想法只是借口而已。


还有人说:“修行才重要!”


修行的确重要,但是在一年365天当中,其他时间你都可以修行,只拿出短短时间做些利他的事情,用实际行动真正去做,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
总之,今年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,各方面都比较圆满,希望今后不要松懈,要继续努力!



利他是快乐的来源


其实,在去年那样的环境中,我们“慈慧”能存活下来并不容易。


我们三月份成立,六月份就出现了“郭美美”事件,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的捐款都以50%的幅度下降,七八月份更是下降86.6%,整个社会对慈善都失去信心了。但在那样的形式下,还有志愿者加入我们,很难得。


当然,人类还是需要慈善的。


而慈善中的“公益”理念,既是传统文化的精神,也是我们佛教的精神。这些精神希望人人都快乐,然而,快乐的来源,实际上是一颗利他的心。




我们都知道,不丹是一个幸福的国家。2006年,在幸福指数的排行榜上,不丹位列世界第十三,而在亚洲是第一。


为什么这个国家的幸福指数这么高?


因为它全民都信仰大乘佛教,而且,知足少欲是他们的普遍认识。后来日本兴起了“不丹热”,他们也想学不丹,想过那种清净、快乐、安宁的生活。


不过,对大城市里的人来讲,要学那种生活也许有点困难,但利他是可以学的。学佛的人有利他心,不学佛的人也可以利他,就像在今天的志愿者中,就有很多的非佛教徒。


作为非佛教徒,你们来加入这个慈善队伍,我们非常欢迎!


你们不一定非要学佛法,学其他教义也可以,我们的心很宽广,不会以自己的宗派、教义来约束你。只要你是来帮助众生、饶益众生的,我们都欢迎!


一个饶益众生的人,当你授人以玫瑰时,花香就留在你的手上,这不是一种快乐吗?


你和他一样快乐。


很多志愿者都有这种体会,每次参加活动回来,哪怕只帮助了一个人,都觉得生命非常充实,非常有意义。



我本人也是一样,翻山越岭去很远的一个贫困大学生家里,了解情况并给予了资助以后,回来的路上虽然很累,但心里非常欢喜。


如果你没有参与过,还不了解这种感觉,那你可以想一想:我们自己是有吃有穿了,是快乐了,但是在这个世界上,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很多,为了他们的快乐,我们也应该参与慈善,应该以自己的付出来饶益他们。


每一次的付出,都会让我们感受到,其实慈善不是一种压力,而是一种生活方式,是一种修行的机会,它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快乐,是一种幸福,也是一种让你究竟成就的因素。


当你有了这样的认识,并且每次都能从心里付出的时候,相信你的生活一定会有很大的转变。


时间差不多了,我也没什么讲的了。今天机缘很好,我们给每人赠送一个加持品——释迦牟尼佛的像。

 

这尊佛像,一般情况下是不给的,以前给一些特殊的发心人员发过,而今天的话,来的人才有。


平时不参加志愿活动的,这次来不了,所以也就得不到了。如果有人抱怨的话,你们就告诉他们:“堪布说了,不要抱怨。如果你想要的话,就来参加,下一次还有机会。”这样善巧地激一激他们,让大家共同参与慈善,也是有意义的。



对慈慧人的期望


那么,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呢?


一方面是求解脱,应该用短暂的人生尽量闻思修,如果因为发心或工作的压力,而放弃佛法的学习,是特别可惜的。


我这次来,虽然是以慈慧的工作为重点,但我向来重视闻思,这一点你们是清楚的。而且,360天当中,你们多数时间都在听法,所以,在这里我只是提一提,希望“慈慧人”不要放弃闻思,尤其要多修心。


另一方面,慈善的事也要做好。有人要退,找人代替也好找,但是,对你个人来讲很可惜,因为这种利他的机会很难得,即生中不一定有第二次了。你们看看现在受到利益的众生数目,就知道了,你想要参与进来,还是要有福报的。


尤其是骨干人员,我希望你们长期地做下去。


像台湾以及国外的很多慈善机构,他们的骨干人员都是十几、二十几年地做,我也希望能有这么一班人,至少是十年、八年一起做。这样既有经验,也有成熟的智慧,很多事情做得好。


当然,做事过程中也许会有一些困难,有一些痛苦,但这是正常的。而且,为了众生受点苦,也是有意义的。


总之,机会难得,希望你们不要今天来、明天退,当你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之后,就一定要拼命地做下去。像这样利益众生的事业,在你离开人间之前,都值得坚持。非常感谢大家!




索达吉堪布

于2012年2月18日晚上

“慈慧”基金会志愿者年会开示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